星期二, 5月 02, 2006
惡趣味、雕塑、人工景點

今日陶傑係蘋果日報專欄題目'藍屋 '中
提及市區重建局
將前是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開設的醫館翻新的舊唐樓「 藍屋」
其用色與周圍環境非常不協調
對於官方'品味'真有點兒那個.......
看完專欄後就聯想起灣仔仲有兩個真有點兒那個景點
1.會展新翼洋紫荊雕塑(金紫荊廣場),由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
2.新華書店對出金龍雕塑
在大陸各省各地各區都有自己雕塑,而且很大,通常係道路交匯點/ 回旋處中央
但很多雕塑設計可觀性甚低,但當然有例外,如廣州五羊雕塑
一個地方要令人留下印像,有需要破費做大雕塑令人注意嗎?
據我所知,人造雕塑景點最成功就是新加坡獅身魚尾像,據聞花費近十萬玻元
李光耀回憶錄中提及,獅身魚尾像是當年為發展旅遊業而策劃
成功景點雕塑需要包含當地歷史、文化等元素
這樣才可以賦予雕塑更深入義意
以獅身魚尾像為例,該雕塑由新加坡雕塑家林浪新(Lim Nang Seng)先生
根據<<馬來紀年>>中聖尼羅烏達瑪王子發現新加坡所創作
好難想像,遊客到金紫荊廣場,除了會展導遊有甚麼好講?
5/02/2006
圖片出自市區重建局網頁
伸延閱讀:香港風格 作者:胡恩威 Cup出版